所谓第三方支付事实上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以及银行卡收单等。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东方证券研究所
2011年5月,央行正式颁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首批发放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其后两年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处于一个高峰期,自2014年开始,牌照发行明显放缓。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银领资本整理
行业监管收紧
央行在2015年初发布的《央行关于2015年支付结算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持续发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实施支付机构分类监管、分级监管的工作思路,标志着行业监管的收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存量牌照发放减少
2015年仅发放支付牌照1张,2016年没有发放支付牌照。央行还吊销了浙江易士、广东益民、上海畅购卡三家机构的支付牌照。
2)续展审核工作从严把控
2011年第一批发放的27张牌照于2016年5月到期。2016年8月,27家支付机构的牌照都获得了续展,但具体业务范围出现了一些调整。因部分支付机构存在业务严重违规,业务停滞萎缩或主动申请终止业务类型等情形,央行在本次续展中调减其业务范围。央行表示,将对《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核工作予以从严把握。
3)央行实行分类监管 根据2016年4月的央行文件
央行将根据客户备付金管理、合规与风险控制等6项指标,将支付机构分为ABCDE五类11级进行分类管理。标志着监管趋严,管理收紧。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银领资本整理
牌照价值凸显
首先,支付是交易的最后一环,获取支付牌照是实现商业闭环的重要手段;其次,拥有了支付的流量入口,未来才有机会衍生出更加多元的金融服务。因此在央行加强对支付牌照派发与监管的背景下,存量牌照的价值开始日益凸显。2016年以来,支付牌照的收购案频发,牌照价格在5亿元左右。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司公告、东方证券研究所
展望
2016年8月,央行宣布,在一段时期内原则上将不再批设新的支付机构。由此,第三方支付牌照进入存量时代,市场上现存的支付牌照已然升级为稀缺资源。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不断确立,第三方支付牌照稀缺性将会愈发凸显,支付公司的并购事件将进一步增加,行业的集中度亦将快速提升。
来源:海银财富银领资本
特别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