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定是中国快递行业的上市元年。这两天,中国民营快递一哥顺丰终于也对外公布了借壳上市的计划。通过这次顺丰借壳上市公布的信息,我们可以对顺丰未来的发展以及中国快递市场的格局做出一些判断和预测。
1顺丰上市的原因和目的
顺丰自2013年引入四家国有背景的投资机构入股以来,何时上市如何上市就是市场下一步关注的焦点。虽然顺丰官方从未高调的宣讲过自己的上市计划,但在顺丰创始人王卫的低调风格控制下,这可以理解为是一贯的风格使然,而并非不想上市。
此次宣布借壳上市计划,说明顺丰对于上市的渴望与迫切,避免被主要竞争对手占得先机。通常来说,上市对于企业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获得更为广泛的资金募集渠道和多样的募集手段。但是,对于顺丰而言,资金的需求本身并不是目的。顺丰以快递行业为核心业务,一直拥有非常良好的现金流与债务偿还能力。
上市的另一目的是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促进基于高效和综合物流服务商的定位上,发展多元化业务,建立竞争的新壁垒。
这么多年发展下来,顺丰在国内快递市场最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坚持定位中高端市场,从而避开了日益激烈的价格战。第二,在快递领域,以相对均衡的产品线,避开了唯电商件马首是瞻的窘境。再加上其高质量的服务体系,顺丰的快递品牌在国内市场、特别是C端用户心目中,拥有了很好的口碑和市场号召力。应该说,这种良好的口碑就是顺丰过去最大的竞争壁垒。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顺丰和其他快递公司一样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首先是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反映到快递领域,就是收入持续增加,但是由于成本的原因,利润率开始下降。
此外,中国快递行业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虽然目前的增长速度仍旧令其他行业眼红,最保守的说,一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是没问题,但是那种年增长40%—60%的光景恐怕不会重来了。还有,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行业之间的打通与跨界逐渐升级,对于物流行业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恐怕就是有实力的电商企业逐渐开始自建物流,打造自己的竞争壁垒,这种竞争壁垒虽然是对电商企业而言,但是却间接的抢了快递物流公司的饭碗。
在这种情况下,顺丰公司显然也需要有自己的应对之策。2013年,顺丰在公司成立20年之际,通过引入中信资本、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古玉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四家投资方将获得不超过25%的顺丰速运股份,成为顺丰新股东。这步棋显然也是为顺丰的转型找来的高参与同盟军。为下一步的转型做好准备。
在这个时候,借壳上市就是一次契机,可以让顺丰对自身的业务流程与逻辑关系,进行重新的梳理与定义,对内产生新的凝聚力,对外则产生新的壁垒。
这个新壁垒究竟指什么,我们仔细分析下。
2顺丰的新壁垒:资产篇
根据已经披露的公告信息,可以看到,顺丰借壳上市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四个方面:本次募集资金项目包含中转场建设项目、飞机航材购置项目、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采购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4个子项目,募集资金项目建成后,将促进上市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实现上市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目标。
在顺丰募集资金用途的所涉及项目中,前三项都是与物流公司的硬件与基础设施相关。特别是第二项与第三项,都是顺丰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新业务,值得仔细体会一下。
我们先看顺丰航空相关板块。
顺丰航空拥有的货机数量,在国内航空货运领域一直是领先的。到2016年的5月3日,顺丰集团又发出消息,称顺丰航空第29架和第30架全货机到达顺丰,也就是说,顺丰航空的机队从2009年到现在,仅仅六年时间,就从最开始的两架全货机发展到30架全货机。
业内曾有分析认为,中国货运航空权的争夺,未来只能在顺丰航空和中国邮政速递之间展开,无论是运力还是航线资源,由于布局较早,且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两家公司的航空布局甩了主要竞争对手不止一个身位。而在公布的借壳计划中,这部分的投入还会加大。公告指出:货运飞机相关航材购置、飞行员的招募将更好的支持上市公司航空货运网络的扩展,扩充现有航空运力,提高运行保障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为提升上市公司快件航空运输效率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支撑。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冷运市场,早在2014年成立之初,顺丰冷运就雄心勃勃,提出要做全国第一冷链的目标。2013年,中国冷链需求规模达到9200万吨。专业的冷链配送属资金密集型,需要高技术、高投入,整体成本是普通配送的三至五倍。
所以,至今在国内的冷链市场,没有巨无霸级的巨头出现,整体上还是属于小众细分市场。资金和硬件门槛投入比较高是主要原因。而顺丰在上市后,也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公告指出:对于上市公司目前大力发展的冷运业务,上市公司通过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的购置,提高冷链运输速度与运输质量,为客户提供高水平温控服务,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公告透露的信息说明,顺丰意识到冷链市场集中度过低,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好时机。
以上两个顺丰准备发力的领域,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需要重资产的投入。笔者以为,这就是新壁垒的关键之处。虽然固定资产的投入,会面临一个较长的投资回报期,但是其升值空间巨大,而且具备平台化运作的可能。因而,重资产将是顺丰未来最大的竞争壁垒之一。
3顺丰的新壁垒:结构篇
纵观世界快递巨头的发展轨迹,无论UPS还是FedEx,都是以快递服务为主业的综合物流服务商。这里面的综合,可以包括几个层面的含义,第一,这家物流服务商既可以服务B端,也可以服务C端;第二,这家物流服务商可以提供不止一种的承运方式服务;第三,这家物流服务商可以提供一站式或者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与两大国际巨头相比,应该说中国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还是相差比较大的,但是顺丰无疑是这其中最接近的备选者。这里面就涉及顺丰的另一个竞争壁垒,综合服务能力。
电商的发展带动快递业务发展迅速。但是作为一家行业龙头企业,单一的快递业务单元并不能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高度依赖电商的快递企业而言,自身的盈利空间正在萎缩,而且在未来三五年的时间内,这种萎缩恐怕不可逆。顺丰的业务结构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快递业务看,顺丰除电商件外还有商务件等其他产品线。而在整个集团的业务线上看,顺丰除快递外也在发展其他业务。
就如公告所言:经过多年发展,顺丰控股已在物流圈构建了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开放生态系统。在物流方面,顺丰控股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品类的物流快递服务,包括商务快递、国际快递、电商快递、仓储配送、逆向物流等多种快递服务,以及物流普运、重货快运等重货运输服务,同时,还为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客户提供冷链运输服务。在物流服务基础上,顺丰控股提供保价、代收货款等多种增值服务,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资金流方面,顺丰控股拥有第三方支付、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多个金融牌照,可以为客户提供第三方支付、银行卡收单、供应链金融、理财等多项金融服务。信息流方面,顺丰控股提供的快递服务不但已经实现全业务流程信息跟踪查询和管控、投递路线动态优化、运力预警、车辆运输异常警告等功能,信息处理能力位居行业前列,同时,顺丰控股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销售预测、提前发货、数据分析等信息服务。
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顺丰业务矩阵与通常而言的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差不多,此外特别还强调了物流基础服务。顺丰的物流业务分布已经基本涵盖了一般消费品和制造型企业所能涉及的物流服务。基本上实现了原来王卫提出的物流超市的构想。
在此架构下,顺丰的业务结构已经实现了立体化。谈到运输方式,有陆运和空运。谈到客户类型,B端和C端客户都可以涉及;在一站式服务方面,笔者仍旧以为,目前没有哪家国内公司敢说完全可以做到基于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但是顺丰的优势在于,它推出了许多个性化服务的延伸,个性化服务的终极目的,其实还是变成标准化,从而实现真正的无死角的服务。在这方面,顺丰已经具备了这种潜质。
4结语:顺丰上市对行业的影响。
顺丰上市最大的示范效应,笔者以为,是证明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全可以遵循自己的战略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突围路径,这方面,资本的推力当然不可忽视。
但是更重要的,是坚定的战略选择以及尝试创新的勇气。这两年,顺丰进行多方位的突围试错,也曾经引起了很多争议和不解,顺丰管理团队包括王卫本人的管理能力也受到了挑战,但是从公告中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顺丰对于自己的战略选择始终坚定不移,这或许才是顺丰最大的竞争力所在。
市场也对顺丰上市表示了认可和欢迎,在5月23日顺丰控股拟借壳上市的消息公诸于众后,当日午后物流板块就迎来一轮升势。截至收盘,该板块整体涨幅整体涨2.29%。而且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作为快递业龙头的顺丰上市融资,将为行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按照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快递业发展若干意见,到2020年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业务收入达8000亿元。因而与物流相关的多个领域,都将迎来加速发展机遇。文丨王冠雄
延伸阅读:估值433亿!顺丰借壳背后,真正的大赢家居然是他?
此资本交易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财富赢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科招商(832168)。该公司在去年股市暴跌之后,大举在A股二级市场抄底,鼎泰新材即是其目标之一。目前中科招商是鼎泰新材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0.01%。顺丰借壳鼎泰新材之后,随着股价的走高,中科招商有望获得可观收益。
顺丰登陆A股,是典型的借壳上市。在IPO等待时间很长的情况下,直接借壳也是较优的选择。不过,就其433亿的体量来讲,想规避借壳审核标准也难。
净壳模式
根据鼎泰新材2016年5月23日发布的公告,顺丰借壳上市方案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鼎泰新材置出全部资产、债务和人员,变成一个净壳,估值8亿元。资产的接收方为顺丰控股的股东。
其二,鼎泰新材收购顺丰控股100%股权,初步作价433亿元。鼎泰新材的对价支付方式包括了前述8亿元待置换出的资产,以及发行价值约425亿元的股份。
其三,鼎泰新材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80亿元,用于顺丰的项目投资。
无论是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及营业收入,顺丰和鼎泰新材都不处于同一量级,加之重组后,鼎泰新材的实际控制人将由刘冀鲁变更为王卫,此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重组前,刘冀鲁持有鼎泰新材42.9%的股份。
顺丰与鼎泰新材规模对比
借壳鼎泰新材,也令顺丰控股当前的股权架构得以曝光。在顺丰庞大的商业版图中,王卫通过深圳明德控股间接持有了顺丰控股68.4%的股权。而顺丰的其他6位股东中,嘉强顺风、招广投资、元禾顺风、古玉秋创4家,系2013年入股的投资机构。它们背后,均是实力和背景非常强劲的机构,比如嘉强顺风的LP包括中国信达、中信资本;元禾顺风的LP包括中国人寿、太平洋资产;招广投资的全资控股股东为招商局集团。
至于顺信丰合、顺达丰润,则是顺丰骨干员工所设立的两个员工持股平台,二者合计持股10%。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重组完成后,明德控股将持有鼎泰新材55.04%股份,王卫得以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刘冀鲁持有的约1亿股股份数保持不变,但持股比例下降到2.04%。按照5月23日鼎泰新材每股27.7元的收盘价计算,刘冀鲁持有股份的市值在27亿元以上。顺丰注入后,其价值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盈利能力强劲
王卫为什么不采取现在很多流行的手法,通过一定的策略,以规避借壳的方式将顺丰推向资本市场呢?估值规模大,难以找到一个合适壳体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应是顺丰强劲的盈利能力使王卫有了足够的底气。
2013-2015年,顺丰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均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其总资产由210亿元增加到347亿元,营业收入从274亿元增加到481亿元。不过,由于开拓电商业务,顺丰加大了折扣力度,其盈利状况从2014年起出现较大滑坡。2015年顺丰调整经营策略,盈利能力则有所回升。2015年,顺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回升至27.8亿元。
与国内其他快递企业相比,除了资产负债率稍高之外,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顺丰都远远优于竞争对手。从资产规模和收入来看,顺丰>圆通+申通,利润也差不多是二者之和。
顺丰历年强劲的盈利能力,也能让王卫在未来业绩上敢于做出承诺:
根据顺丰2016年承诺的21.8亿元净利润,其433亿元估值,相当于动态PE 19.8倍;以2015年底扣非后16.23亿元净利润计算,相当于静态PE 26.7倍。从两种估值指标比较来看,顺丰估值与圆通、申通相差并不是相差很大。
财富赢家
整体而言,顺丰借壳上市的方案中规中矩,基本没有花哨或者多余的动作。那么,谁会是此次资本交易中的财富赢家?
首先看看鼎泰新材原实际控制人刘冀鲁。由于他持有鼎泰新材约1亿股,这些股份在顺丰借壳上市后,想必会获得不菲的收益,这是其一。其二,顺丰股东接收的原鼎泰新材8亿元资产,该等资产将以怎样的价格转回刘冀鲁手中呢?这无疑又是刘冀鲁的另一个收益来源。
王卫,自不必说。他通过上市公司平台持有顺丰控股68.4%股权,价值近300亿元,而且公司上市后,这部分持股价值增长空间可期。
这里重点盘点一下2013年入股的4家投资机构。其中除了招广投资外,其他3家均在2013年8月前后成立,成立的目的就是入股顺丰。根据公告,增资后,顺丰的股东由顺丰集团(明德投资前身)变成5家:
2013年,顺丰向PE募集了约80亿元资金,让渡的股份比例为24%(详情参见《新财富》杂志2013年10月号《私募后顺丰》)。这意味着,对顺丰增资前的估值是240亿元左右(对应增资后的估值320亿元)。显然,现在433亿元的估值,又较当时增加了100亿元以上。
有意思的是,这4家投资机构里面,嘉强顺风、元禾顺风、招广投资的出资人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在入股顺丰后几乎保持不变,而剩下的古玉秋创则发生了变化。
古玉秋创设立时,其GP是古玉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玉投资),但与通常GP在合伙企业象征性出资不同的是,该公司GP的出资额高达4000万元,占合伙企业总出资额的8%,这一比例显得有些偏高。
果不其然,2014年10月,古玉投资将其4000万元的出资份额,分成两部分进行转让:500万元份额转让给新的GP苏州古玉浩庭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古玉浩庭),3500万元份额转给新的LP苏州风铃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苏州风铃)。与此同时,原LP古玉资本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古玉资本)将其2000万元出资份额,转给了上海锦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锦富),而后者又在2015年8月将所有份额转让给了新余熠兆投资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新余熠兆)。
经查询工商信息,古玉投资与其受让方古玉浩庭、苏州风铃都与林哲莹有关,其中,古玉投资是古玉资本的全资子公司,而古玉资本则是林哲莹的控股子公司。古玉浩庭、苏州风铃中都可以看到林哲莹的身影。
追溯上海锦富和新余熠兆,则可以发现一名叫富国平的人,此人应为苏州锦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人。与其一同出现的还有杨小蔚、杨铮、汪俊及富轶婷等人。只不过从顺丰股权最终归属来看,当属于富轶婷、富国平二人所控制的新余熠兆。此前古玉资本、上海锦富或许只是过客,也或许只是为了给富国平打掩护,通过合伙企业层面的份额转让,使其曲线入股顺丰。
古玉秋创当前股权架构
此资本交易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财富赢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科招商(832168)。该公司在去年股市暴跌之后,大举在A股二级市场抄底,鼎泰新材即是其目标之一。目前中科招商是鼎泰新材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0.01%。顺丰借壳鼎泰新材之后,随着股价的走高,中科招商有望获得可观收益。
几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顺丰借壳一案还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其中有些地方体现了资本运营过程中的平衡之道。
其一,顺丰骨干员工的入股价格。
2015年12月,王卫搭建了两个员工持股平台——顺信丰合、顺达丰润,这两家持股平台以39.22亿元认购了顺丰10%的股份。从估值水平来看,与顺丰此次借壳的433亿元估值相差并不是很大。这里面有两个考量:一是,员工认购的价格与市场价相差不大,体现出433亿元估值相对公允;二是,避免形成巨额的股份支付,造成对顺丰当期利润的冲击,动摇估值基础。而对员工而言,当前入股价格看似偏高,但看重的是未来上市后的收益。
其二,募集配套资金的控制。
顺丰借壳方案中,上市公司同时募集配套资金80亿元,乍一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其融资额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根据监管规则,交易方案中配套募集的资金额可以达到130亿元,但实际上顺丰打了一个七折。这其中既有避免过度稀释股份的需要,也许还有低调应对当下对借壳监管趋严呼声的需要。
其三,剥离电商业务资产。
如前文所述,顺丰的盈利在2014年前后出现了显著波动,主要是电商业务投入所致。按照之前资本市场的逻辑,电商的概念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哪怕是亏损的业务,只要敢承诺未来高额的盈利,都有助于后期股价的走势。但顺丰却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
2015年11月,在员工持股平台入股之前,王卫与先期进入的4家机构投资者,按照其在顺丰控股相同的股权比例,受让了顺丰100%持有的顺丰商贸控股100%股权。之后,以商贸控股为平台,收购了顺丰持有的顺丰电商、顺丰商业100%股权,将顺丰的电商业务从母体中剥离。
顺丰电商业务从母体剥离
于王卫而言,这次剥离有三个作用。
一是,体现了王卫踏实诚恳的风格,坚决不将不盈利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二是,剥离亏损业务后,顺丰的上市业务盈利情况得以进一步改善。以2015年为例,虽然其营业收入由481亿元下降到473亿元,但净利润却由10.9亿元上升到19.6亿元,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三是,留给资本市场一个无穷的遐想。王卫手中的这块互联网+业务,何时能注入上市公司呢?
不过,从圆通快递借壳大杨创世(600233)时,交易所和证监会反馈问题的细致性来看,摆在顺丰借壳上市面前的,还有不少需要跨越的障碍。比如,顺丰在借壳前期进行了15亿元的现金分红,可能给监管层留下不缺钱的印象,进而追问其融资必要性。文丨符胜斌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有思资本创始人包思成的精选案例商业观点:在我服务的案例中,众多企业纷纷声称向平台型公司转型,他们所谓的转型转对了方向吗?平台商业模式虽近几年在互联网行业得到发展。但是,关于平台型公司的定义,很多企业老板还是很模糊。
我将通过几期观点,《谁是平台公司,谁并不是?》《平台企业≠打破边界》《平台企业≠建立生态系统》,分享平台型公司的本质,请您关注。
波士顿大学和杜兰大学的几位学者将公司分为线型公司(pipelines)和平台型公司(platforms),前者参与最终用户核心价值的创造,后者不参与核心价值的创造,但链接核心价值的创造者和用户两端。前者基本遵循管理学的价值链理论,而对于后者,目前的研究尚未达成共识。
还有另外一种公司,他们既不像线性公司那样直接提供产品,也不是提供一个第三方商户与最终用户交易的平台,而是提供某个特定的工具,双方在使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中,产生潜在的交易可能。我把这种公司称为工具公司(tools)。比如,百度提供搜索引擎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个工具检索信息。又同时提供广告植入,暴露的广告信息可能刚好是使用者需要的,或者刺激了使用者的需要,进而第三方和用户在非百度平台的地方产生了交易。工具公司与平台公司的不同在于,提供错位的信息,交易发生在其他地方。
阿里巴巴起步就是平台公司,腾讯则是从线型公司和工具混合型公司逐渐转变为平台公司的例子。早年开发了免费的QQ即时沟通软件,后来收取会员费、出售QQ秀虚拟道具服装以及游戏币等,淘宝崛起之后,腾讯也建立了类似于淘宝的电商平台。再后来,剥离出电商业务,并采取合作的方式,进入了团购等领域,逐渐向平台转型。但一直到其具有颠覆意义的产品微信出现,才建立了从公众号的内容分发到支付,再到金融等等一系列的服务提供,真正转型为一家平台公司。下期观点《案例分析:谁是平台公司,谁并不是?》
(如果您的企业或项目经营亏损,转型迷茫,融资失败,需要梳理、定位、助力,可添加包思成微信:1509987387。)
@包思成:有思资本创始人,有思谷,有思眼,有思咨询,有思咖啡,时代牛人,有思健康,锐思汇,掌上食品网,新商业平台创始人、设计者。
有思资本
模式设计 天使投资 融资上市
品牌定位 市场推广 商业模式集合服务
长按二维码识别 关注有思资本
服务电话:010 52835312,商务合作QQ/微信:1575806982,联系邮箱:yousi_youth@163.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