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合规君查到顺丰公司已取得相关第三方支付牌照,那么按照快递的定义和功能,代收货款本身已经超出了快递的范畴。它是一种与金融高度相关的增值服务。
可以说,老人被骗和顺丰公司开展的代收货款业务本身是否符合金融监管,是否合规,有着密切的关系。骗子正在利用了顺丰公司企业合规管理的漏洞,大张旗鼓的行骗,如果顺丰公司仅开展快递业务,消费者可以理解你是无辜的,被利用的,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为顺丰公司,既然已经开发了金融代收货款业务,那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做了金融业务的合规管理?真的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对代收货款业务的两端进行了风险测评?这一点可能是顺丰公司最应该反思的问题。
从金融角度来讲,有交易必有风险。作为一家快递业务起家的公司,既然取得了支付牌照,那么就应当受到人民银行的监管,并遵循《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但是从本次网友反应的情况来看,第一,顺丰公司在代收货款业务中,并未对发货方(或商户)的信用进行识别(商家发出的货物是三无产品),更未执行严谨的风控策略和风控手段;第二,顺丰公司运用所谓子母单的寄件方式使受害人仅能查到寄件人,无从得知寄件人背后的公司,从而无法针对骗子公司进行投诉或申诉;第三,并未对代收款的金额进行限制,建立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从而为犯罪分子实施的一次性大额诈骗提供了便利(根据受害人反应顺丰从老人处收取货款9000-20000元不等的现金);第四,顺丰公司已经不止一次从受害人处代收货款,且均为数额较大的现金,顺丰公司均未予以提示或警示,设置防火墙机制。可见,顺丰公司金融业务的合规管理方面是相当混乱且不满足要求,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合规管理体系。
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并逐渐向金融增值领域延伸,顺丰公司作为快递业务巨头,利用已有客户网络发展、增加新型金融业务无可厚非,方便了服务、创新了金融也活跃了经济,并完成了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布局。但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除了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之外(如资金沉淀收益,拓展客户群体等),也带来了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和危机。顺丰公司虽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但这绝不是免死金牌,企业的前行是应建立在合法合规基础之上。以践踏法律和商业道德为基础的创新经营,就是饮鸠止渴般的前行,终将是快递业的三鹿奶粉。
文章评论